type
Post
status
Published
date
Nov 27, 2022
slug
023
summary
什么叫做君子呢? 古文当中有很多,比如: 1.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 2. “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 3. 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”。 4. …… 君子是一切美好品德的集合体,但是定位却不够清晰。既然读《论语》,那么直接询问一下孔子认为的君子是什么呢?
category
200 学习
tags
阅读与写作
password
Property
Mar 4, 2023 07:00 AM
author
冬冬
icon
冬冬
2022.11.27
《论语》过于繁杂,不进行主题阅读,太难整明白。因此,这是对《论语》的第二次主题阅读:孔子心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呢?

为什么提这个问题?

什么叫做君子呢?
古文当中有很多,比如:
  1. 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
  1. “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”
  1. “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”。
  1. ……
君子是一切美好品德的集合体,但是定位却不够清晰。既然读《论语》,那么直接询问一下孔子认为的君子是什么呢?

孔子对君子的看法的原话?

想要指导孔子心中的“君子”,就要从实际出发,直接看《论语》当中“君子”的原话。这才是研究这个主题的一个好方法好途径。
阅读完前十章,筛选出以下的原文:

第一章

1·1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
1·2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?”
1·8 子曰:“君子,不重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;过则勿惮改。”
1.14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
第二章

2·12 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
2·13 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
2·14 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第三章

3·7 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”
3·24 仪封人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于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

第四章

4·5 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;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4·10 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
4·11 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4·16 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4·24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
第五章

5·3 子谓子贱,君子哉若人,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。”
5·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:“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
第六章

6·4 子华使于齐,冉子为其母请粟。子曰:“与之釜。”请益。曰:“与之庾。”冉子与之粟五秉。子曰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吾闻之也:君子周急不济富。”
6·13 子谓子夏曰:“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
6·18 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6·26 宰我问曰:“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,其从之也?”子曰:“何为其然也?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;可欺也,不可罔也。”
6·27 子曰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

第七章

7·26 子曰:“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7.31 陈司败问:“昭公知礼乎?“孔子曰:“知礼。”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曰:“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取于吴,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巫马期以告。子曰:“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”
7·33 子曰:“文,莫吾犹人也。躬行君子,则吾未之有得。”
7·37 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

第八章

8·2 子曰: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,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”
8·4 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。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倍矣。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。”
8·6 曾子说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”

第九章

9·6 太宰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圣者与?何其多能也?”子贡曰:“固天纵之将圣,又多能也。”子闻之,曰:“太宰知我乎?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?不多也。”
9·14 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“陋,如之何?”子曰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

第十章

10·6 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。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缁衣,羔裘;素衣,麑裘;黄衣,狐裘。亵裘长,短右袂。必有寝衣,长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丧,无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杀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吉月,必服而朝。

如何分析这些原话?

上面是《论语》1-10章中关于君子的原文,先来分析前十章再说。那么提出关键问题:从何种角度分析呢?
经过思索,应该按照四书之首的《大学》来进行分析。按照《大学》所言,君子应该满足三纲八目。
  • 三纲:明明德,新民,止于至善
  • 八目:格物,致知,诚意,正心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。
这里面八目比较容易理解,所以就按照八目来说明上面的那一段话。其中八目的内容过细,而《论语》会跨越多个目,因此合并成为四个主要的部分:
  • 格物致知
  • 诚意正心
  • 修身齐家
  • 治国平天下

君子应该如何格物致知?

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回到原文当中去。前十章中,符合格物致知的原话。
1.1 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2·12 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4·24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6·27 子曰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畔矣夫。”7·33 子曰:“文,莫吾犹人也。躬行君子,则吾未之有得。”
这段话应当如何解读呢?那当然还是要回到《大学》当中。
所谓致知在格物者,言欲致吾之知,在即物而穷其理也。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,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,惟于其理有未穷,故其知有不尽也。是以大学始教,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,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,以求致乎其极。至于用力之久,而一旦豁然贯通焉,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,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。此谓物格,此谓知之至也。——《大学章句》朱熹
所以君子应当从格物致知开始。
如何格物致知呢?学习上古圣贤,伏羲之法。
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,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,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于是始作八卦,以通神明之德,以类万物之情。——《易经·系辞》
翻译成我们能够听懂的话,有两个部分的内容
  1. 唯物主义:物质第一位,精神第二位
  1. 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:在实践基础上从物质到认识,而不是从认识到物质的发展路线,而不是相反。
孔子说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这个“学”讲的就是研究。像伏羲一样研究万物后,抽象出一定的道理,并且能够时时执行,这就是君子的方法之一。
那么,“君子不器”是啥意思?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。所谓君子不器,也就是说君子要在保证生活的前提下,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道。这是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庄子曰:人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专注于最重要的道,才是君子该做的事情。
所以,才会有后面的三句话。
总结一下,作为君子,要建立唯物主义的信念,实事求是,研究自然,总结规律。

君子应该如何诚意正心?

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回到原文当中去。前十章中,符合诚意正心的原话。
1.14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4·5 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;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7·26 子曰:“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!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亡而为有,虚而为盈,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7·37 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9·14 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“陋,如之何?”子曰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
这一段孔子是孔子通过对社会生活的研究,从而总结出的规律,也就是“仁”。
  1. “仁”是什么?“仁”是好学!
  1. “仁”是什么?“仁”是尊严!
  1. “仁”是什么?“仁”是坦荡!
  1. ……
所以,君子要“仁”

君子应该如何修身齐家?

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回到原文当中去。前十章中,符合修身齐家的原话。
1·2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弟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?” 1·8 子曰:“君子,不重则不威;学则不固。主忠信。无友不如己者;过则勿惮改。”2·13 子贡问君子。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6·13 子谓子夏曰:“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” 6·18 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6·26 宰我问曰:“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,其从之也?”子曰:“何为其然也?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;可欺也,不可罔也。”8·4 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。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倍矣。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。”10·6 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。当暑,袗絺绤,必表而出之。缁衣,羔裘;素衣,麑裘;黄衣,狐裘。亵裘长,短右袂。必有寝衣,长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丧,无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杀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吉月,必服而朝。
这一部分又是讲的啥呢?
讲的是非常抽象的“仁”如何落实到具体的“生活”。
  1. 修身如何满足“仁”,要讲究“礼”
  1. 齐家如何满足“仁”,要讲究“孝”、“梯”、“慈”
  1. 与朋友交如何满足“仁,要讲究“信”
所以,君子心怀“仁”,讲究“礼”、“孝”、“梯”、“慈”、“信”

君子应该如何治国平天下?

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回到原文当中去。前十章中,符合治国平天下的原话。
2·14 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3·7 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”3·24 仪封人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于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4·10 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与比。”4·11 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4·16 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 5·3 子谓子贱,君子哉若人,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。”5·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:“其行己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6·4 子华使于齐,冉子为其母请粟。子曰:“与之釜。”请益。曰:“与之庾。”冉子与之粟五秉。子曰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。吾闻之也:君子周急不济富。”7.31 陈司败问:“昭公知礼乎?“孔子曰:“知礼。”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曰:“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取于吴,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巫马期以告。子曰:“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”8·2 子曰: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,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”8·6 曾子说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”9·6 太宰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圣者与?何其多能也?”子贡曰:“固天纵之将圣,又多能也。”子闻之,曰:“太宰知我乎?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?不多也。”
这一大段又是讲啥?如何将修身齐家中的“礼”、“孝”、“梯”、“慈”、“信”拓展为朝堂的制度。
  1. 修身要讲“礼”,为君为官也要讲“礼”;
  1. 齐家讲究“孝”,为臣要讲究“忠”;
  1. 齐家讲究“梯”,对待上官讲究“敬”;
  1. 齐家讲究“慈“,对待百姓要讲究“慈”;
  1. 与朋友交讲究“信”,国家外交讲究“一言九鼎”;
君子治国平天下,就是将齐家中的规矩放之天下。

总结

以上几个维度,只要满足一条,你就是君子。所以你问孔子,什么叫做“君子”?
子曰:得一善而拳拳服鷹,而弗失之矣。
  1. 格物致知,得“仁”;
  1. 诚意正心,行“仁”;
  1. 修身齐家,行“仁”之具体,即“礼”、“孝”、“梯”、“慈”、“信”
  1. 治国平天下,推行“礼”、“忠”、“敬”、“慈”、“一言九鼎”;
满足任意一个部分,就是君子。
notion image
当然,你要问我,何谓君子?师法自然,并一以贯之应用到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中的人,即为君子。
 
糖糖读书会 冬冬
2022.11.27
024 《道德完善计划v1.0》执行情况临时性统计022 《论语》主题阅读1 孔子总是对的吗?